首页

女王调教黄金在线视频

时间:2025-05-23 12:29:00 作者:中韩医疗企业在鲁对接洽谈 共商大健康产业合作机遇 浏览量:74105

  中新网兰州9月8日电 (戴文昌 艾庆龙)“我所肩负的,不仅是工作任务,更是一份对未来的承诺。”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大楼到田间地头的孟刚深知,走到哪儿,肩上的责任便追随到哪儿。

  从兰州到基层工作的孟刚,是甘肃省委直属机关工委选派到该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八松乡龚家庄村的第一书记。工作的转变让他满怀期待,又倍感压力。他说,在基层工作,只有俯下身子做事才是他驻村要走的路。

8月28日,孟刚在田间帮忙拔草。 康乐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清楚地记得,2023年6月,刚到龚家庄村时,困难重重,完全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生活习惯要改,工作方式要变。他心里明白,想要履行好第一书记职责,挑起这份沉甸甸的担子,只有踏踏实实多为民众办实事、办好事,民众才能信任自己。

  驻村后,为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孟刚主动走进民众家里,走到田间地头,与当地民众交好朋友,做好“望、闻、问、切”基础工作,将民众家里基本情况和存在困难记录下来,通过走访让他迅速熟悉了村里基本情况。

  发展产业是提升民众增收致富的必由之路,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让民众有活干、有钱赚。”这是孟刚心中的头等大事。

  为了让村里有限资源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他通过村干部带领,“能人”带动,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民众从传统种植向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转变,龚家庄村的种植规模相比往年有了较大提升。今年,中药材种植434.77亩,育苗135.8亩,高原夏菜70.7亩,食用菌6.14万棒。

  现在村里有了产业,好多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干。一直在外干餐饮的当地民众吴梅,看到村里的政策和发展,返乡办了个农家乐,在家里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有钱挣,还能吸纳当地民众就近就业。

图为孟刚在查看玉米生长情况。 康乐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以前我们对种植技术和政策不太了解,孟书记给我们讲解了相关政策和技术指导,让我种植的信心越来越大。”龚家庄村民众尹聚峰说,他去年种了7亩多水果玉米,卖了3万多元,今年种了60亩水果玉米,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你离老百姓有多近,老百姓就对你有多亲。“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开展以来,孟刚积极走访无人抚养儿童、特殊困难家庭,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协调爱心企业捐赠物资16万余元;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该村开展“日行一善”活动,让民众生活更有保障,精神面貌得到改变。

  乡村工作千头万绪,基层党组织建设是突破口。“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他紧紧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加强班子建设,提升村、社干部政治素养,充分发挥村党支部“领头雁”作用,带领民众建好村子、奔向富裕。(完)

【编辑:叶攀】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人民论坛网评|让“凡人微光”凝聚向上向善力量

他介绍,2020年起,特区政府以电子政务为切入点,推动跨部门合作,打破数据壁垒。通过面向市民的“一户通”,以及面向商企和社团的“商社通”两个应用程序,特区政府实现公共服务由传统的柜台办理逐步转向线上线下结合,乃至全程网上办理,提升行政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

翻炒所谓南海仲裁案掩盖不了侵权挑衅的实质(钟声)

香港3月26日电 第十三届顺德恳亲大会暨“顺德荣誉邑贤”颁授仪式26日在香港举行,此次活动旨在讲好顺德和香港两地故事,共叙乡情、共谋发展。

【央视快评】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高凯)今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2月22日至3月3日,北京人艺再次上演经典大戏《茶馆》,用“镇院之宝”纪念这位伟大的剧作家,同时也与观众一起在经典中感受跨越时空的戏剧魅力。

东盟与中日韩数字赋能中小企业绿色发展论坛举办

江西证监局认为,世龙实业上述行为涉嫌违反《证券法》第七十八条第二款“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简明清晰,通俗易懂,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规定,构成《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二款所述“信息披露义务人报送的报告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行为。

(两会观察)从两会八个高频词看中国

同步举办的推介会上,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向福州山之海商贸有限公司授予“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福州体验中心”牌匾,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及宁夏葡萄酒庄负责人等人进行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推介,现场还开展了节目演艺、趣味抽奖、直播推介、品鉴交流、展示销售等活动,吸引福州市民及游客前来参与和品鉴。

相关资讯
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 围绕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协商议政 王沪宁主持

以数字技术创新拓展生态环境治理路径。数字技术居于科技创新前沿,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等特征,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广泛运用,有助于准确识别、实时追踪环境数据,为及时研判、科学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参考。当前,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议题。借助海量数据和强大算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性、协同性、精准性,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例如,为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我国一些地方运用数理统计、数字模拟、基因算法、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智能手段,融合多维环境数据,着力构建从污染源排放到环境质量变化的完整数据链,为在环境污染防治中实现精准溯源和精准预测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在水环境治理方面,一些地方利用鱼类多样性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水下主要鱼种的动态监测与识别。运用浮游植物智能鉴定系统,实现藻类的AI图像识别与统计分析,显著提高了浮游植物鉴定效率。实践证明,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具有高度专业性、协同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生态环境治理装上了高效监测、主动预警的“千里眼”“顺风耳”,提供了科学分析、有效应对的“智慧脑”“灵巧手”,丰富和拓展了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

热门资讯